树生存预测2数据集
数据来源:互联网公开数据
标签:树生存,种子苗,耐阴性,微生物,功能性状,森林生态学,植物-土壤反馈,光可用性梯度
数据概述:
树生存预测2数据集包含了关于树种子苗耐阴性的详细记录,探讨了种子苗耐阴性是如何通过微生物和功能性状相互作用形成的。该数据集基于一项温室实验,研究了三种不同耐阴性的槭属树种(Acer saccharum, Acer rubrum, Acer negundo)在不同光水平(2%和30%阳光,分别代表阴影和光斑环境)和四种微生物群落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实验中使用了微滤液处理,包括<20 µm(可能以病原微生物为主)、40-250 µm(含有丛枝菌根真菌)、<20 µm与40-250 µm的组合以及灭菌后的组合微滤液。
数据集记录了种子苗的唯一标识号、物种、光水平、微生物处理、成年树编号、实验台编号、收获时间、实验天数、事件状态(存活或死亡)以及功能性状(AMF菌丝定植率、酚类化合物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木质素含量)等信息。数据中还包含了这些功能性状的插补值,用于分析与生存的关系。
数据用途概述:
该数据集适用于研究树种子苗的耐阴性机制,探索微生物与功能性状在植物-土壤反馈中的作用,以及光可用性对种子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生态学研究、功能性状分析、光梯度下的生存响应分析等。此外,该数据集也适合用于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理解树种适应不同光照条件的机制以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举例:
以种子苗的唯一标识号为No. 123为例,该种子苗属于Acer rubrum(Acru)物种,在低光水平(2%阳光)和大微生物群落(40-250 µm filtrate)条件下生长。实验过程中,该种子苗在第9周被收获,此时的AMF菌丝定植率为30%,酚类化合物含量为500 nmol Gallic acid equivalents/mg dry extract,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0%,木质素含量为15%。数据中还提供了这些功能性状的插补值,用于进一步分析与生存的关系。